九转金丹秘诀:第一转 降丹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3:37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图片

先生名朴,字冲用,唐末五代初人也。五代离乱,避世入蜀,隐居青城大面山,受道於锺离先生,与吕洞宾同师也。先生才质奇伟,德行高妙,积年累功,今不知其几百岁。或出世间,为性不常,以歌酒为乐。元丰戊午年间游南都,宋城张方平官保,以其年高,传接氣之术,延寿一纪。盘桓南都,不啻半载。携一无底土罐,游於市,人少有识之者,淮南野叟敬信尊崇,或师事之。先生怜其至诚,授以内丹诀,因以记之。先生内丹之诀,直指玄关,九转成道。每一转先述短歌,又托意於《望江南》欲后来学方外之道者,易晓也。

第一转  降丹(一)歌诀生真炁,舌下两窍,左窍通心,右窍通胆。一转之功似宝珠,山河宇宙透灵躯;

红莲叶下藏丹穴,赤水通流九候珠。

解曰:

内丹之功,起於一而成於九。一者,万物之所生液。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,天三生木,地四生金,天五生土,五行之序起於一。故内丹之功,亦起於一。转而成於九者,九为阳数之极,数至於九,则道果成矣。似宝珠者,言天一真水,藏之於胆,阴阳和合,降而为丹,初降之状,如一颗露珠。珠者,珍敬其丹也。且人之有身,父精母血,交媾而成,此形交也。丹之所降,心火肾水交媾成,此氣交也。故曰:“形交则成人,氣交则成丹。”言其丹降之后,神游方外,阴阳太和,坐忘其形。天地山河,六合万物,皆在我身之内,我身在天地之外,只觉心中一点光明如日,乃是丹降也。故曰“山河宇宙透灵躯”也。躯者,身也。山河包藏我身之内也。所谓红莲者,舌是也。舌下两窍,左通心,右通胆,真氣流注,以通神明。故人身有病,则舌下津液干,以其真氣耗也。一转之首,以舌闭其两窍,使真氣不泄於外,以通其神水也。所谓赤水者,心之液也。九转之首,每遇九日,纳息九次,每一次纳息九口,自然津液通流,自舌下而生,以灌五脏,故曰“九候珠”也。

(二)望江南

中黄宝,须向胆中求。春帝令行生万物,乾坤膝下与吾俦,百脉自通流。施造化,左右火双抽。浩氣腾腾充宇宙,苦烟裊裊上环楼,夫妇渐相谋。

说解:

天一生氣,名曰中黄,其氣藏之於胆,以为性命之根元。其味苦,至如无知花木之根蒂,其味亦苦,乃知万物非生氣不能生也。内丹之药,先闭舌下两窍,内通胆中生氣,至喉舌之间,微觉味苦,是生氣通流,然后汞水凝结而成丹也。天地生氣萌之於春,万物得生氣然后能生。人之得生氣藏之於胆,人能通胆之氣,然后内丹成就。一转之功,如四时之春也。生氣上行,其口中觉苦,阴阳太和,神居天外,则天地四海,亦如在吾膝下,浩然之氣,塞乎天地,百脉流通,万窍开张,内丹降也。造化言者,其下手之初也,先闭舌下两窍,不令氣泄於外。左右两窍之氣,自内而上行,其左边之氣贯於左太阳而入脑,右边之氣贯於右太阴而入脑。左右俱过脑而入顶心泥丸宫,合成一处,下重楼十二环,入心经,传入胆,冲开胆窍,使胆中生氣上行,随心胆之脉,贯於舌窍,觉舌有苦味,乃是生氣流注欲降丹也。然后闭定舌窍,左右之氣上行,故有腾腾之状也。胆窍既开,则生氣裊裊,上重楼十二环,入於舌窍之下,自舌下之窍而升,满口觉苦,乃是生氣流通之验也。夫妇者,阴阳也。夫者,阳也;妇者,阴也。生氣通流则阴阳大和,心肾交媾,曰“渐相谋”也。

(三)口诀

行持下手之初,先须以饮食养和五藏,不可失饥过饱,心田安静,无忧无虑,乃可入道也。凡於二更尽,三更初,当洗漱定神,入室烧香,盘膝而坐,闭目存神。候息出入调匀,以舌先倒卷,塞定舌根两窍,闭息,渐觉左右太阳经,有两道氣从大牙根下冲上,贯二太阳,次入顶门,至泥丸宫,觉二氣交合,即为一次。却开眼,良久,再闭目存神,依前卷舌,候氣至泥丸宫,即止。如此每夜行三次,行至数夜,或旬日,或半月,渐觉氣到泥丸宫,后流入脑,下重楼十二环,过夹脊,串尾闾,复次前冲心贯胆,觉胃中温温,微觉意思和畅,是真氣降也。如此又行数夜后,渐觉氣到心,后微觉温温,或心头氣渐动,却有温氣,从心而上,过重楼,入舌下,渐觉口中微苦,乃是中黄之氣,自胆而出,阴阳大和,将有降丹之象也。如此之后,每夜行持之初,令一人在门外,以绝入来之人及猫狗等,恐忽然相惊故也。至每夜行三次时,须於坐前横一几,忽行氣间,觉身体渐大,精神腾腾,渐见屋舍、人物、山河,皆在我身之内,一身上觉充天,下觉塞地,手足皆不知所在,乃急以手按几,闭目,只觉心头一块光明,团团如日,忽然坠下丹田,此乃降丹也。丹降之后,不可便开眼,且渐渐收拾精神,却归四体,手足却复旧。或觉手足微麻,次候定省,然后开眼。次吃人参汤,睡至来早,吃粥食,将息一二日,乃丹降毕功也。丹降之后,百病消除,更无疾厄之苦也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